《像鳥一樣思考:鳥類的奇想生活與身、心、靈的奧妙》
審訂序:從鄉野奇譚到科學故事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大利
從出生開始,每個人都不斷地觀察和認識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包括求學過程和各種生活經驗,都是在學習前人探索世界之後,所留下來的知識與經驗。雖然人類已經大幅改變地球,但我們還是極其仰賴自然環境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與芸芸眾生在地球上生活。
科學是追求真理的系統性活動,也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科學是一個框架,框架內的部分,是我們已知的知識;框架外的世界,則是一片未知的宇宙。因此,科學活動就是在努力的擴大框架,讓我們對世界的瞭解能更多更廣。至今,這個框架非常的渺小,未知的世界依舊浩瀚無垠。牛頓說:「我就像是一個在海灘上玩耍的孩童,一會兒在那裡發現一枚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又發現一塊奇特的石子。但是,對於眼前茫茫的大海,我卻一無所知。」
也因此,面對某些我們還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自然現象,難免會心生擔憂和恐懼。例如古人視日食為嚴重的惡兆,經過科學的瞭解之後,我們不僅知道發生的原理,甚至能精準的以秒預測。因此,恐懼只是因為陌生,經過充分瞭解,不僅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能加以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像鳥一樣思考》談論了許多令人嘖嘖稱奇的鳥類行為與生態,包括磁覺、音樂、恐懼、記憶、美感、合作與愛情。這些人類辦不到和以為是人類專屬的特徵,全都在鳥類身上發現。當然,發現初期,這些觀察紀錄只是茶餘飯後的鄉野奇譚或都市傳說,經過賞鳥人與科學家的深入探討,才明白箇中奧妙。這也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提出問題之後,提出幾個稱為「假說 (hypothesis)」的暫時性解釋,再設計實驗檢測這些假說的合理性。在本書的章節中,作者介紹了許多科學家檢驗這些新奇行為的過程。
作者諾亞是非常狂熱的賞鳥人,2015年1月1日,他從南極出發,挑戰「全球觀鳥大年(The Big Year of the World)」一個世界級的賞鳥競賽,在一年之內於全世界任何角落能看到多少種的鳥類。經過南美洲、北美、歐洲與非洲,接著往東至印度。9月16日,諾亞在印度突破2008年英國夫妻的紀錄,成為紀錄保持人,並且繼續砌高這個「諾亞障礙」。諾亞於10月15日抵達臺灣,本人有幸與他一同在大雪山賞鳥,停留三天之後,前往馬來群島、澳洲和紐西蘭。最後一天12月31日於印度結束。共旅行41個國家,記錄了6,042種鳥,共獲得上千位鳥友支援,於eBird提交了1,767名錄,共約3,700筆資料。
我們的能力就和自然世界一樣,總是會發生超乎想像的新鮮事,透過深入觀察與抽絲剝繭的探索,不僅能認識自然,也能夠認識自己,以及素未謀面更認真的身、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