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新書】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挽救崩毀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我也是才剛剛看到封面的,然後心裡就瞬間吶喊「喔天啊!這文字風格實在是太江田島平八了!!!」

這是我第四本全書審定的科普書,雖然台灣沒有狼,但我希望透過這本書,除了認識狼這種我們都知道但是一點也不熟悉的生物之外,也瞭解到「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關鍵腳色。我曾經寫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保護石虎」,也是強調石虎在生態系中的關鍵地位。各位讀者們如果能透過這本書,瞭解生物之間的「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的效應、關鍵物種的重要性,以及在保育上的優先性,那麼,這本書的出版就非常值得了。

前前後後我一共讀了四次,如果有任何問題又不知道怎麼聯絡編輯,歡迎跟我反應喔。
thrush1250@gmail.com

--------------------------------------

你是無可取代,但是你卻死掉了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這是一本緬懷過去、悔不當初,希望人們鑑往知來,不要重蹈覆轍的教科書。

滅絕和死亡一樣家常便飯,曾經在地球出現的生物,幾乎都滅絕了,現在還活著的,也遲早會滅絕。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時,常常被問道:「某些生物滅絕了,好像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啊?既然遲早會滅絕,那也沒什麼關係吧?」哎呀,總不能因為我們遲早會死去,就不在乎身體的健康吧。

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依賴其他生物才能生存,使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產生了互依互存的複雜關係。光是把生物「誰吃誰」的關係串聯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複雜程度就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生態學家也耗費許多心力瞭解這張網。

生物在食物網中互相影響的概念,國中生物課本就教過了,就是那些蛇類減少,青蛙和老鼠會增加的無趣選擇題。這個效應稱為「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某個營養階層生物的數量改變,連帶影響牠的獵物或天敵的數量。從較高階的消費者引起的影響,稱為由上而下(top-down effect)的作用;從較初階的消費者或生產者起頭的影響,稱為由下而上(bottom-up effect)的作用。

生態學家發現,有些生物特別重要,些許變動就會大幅牽動整個食物網,甚至會讓整張網瓦解,牠們稱為「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位在食物鏈後端、帶著尖牙利爪的猛獸和猛禽等高級消費者,常常是關鍵種,「狼」當然也不例外。我有一些朋友自許為「狼」,可能是狼孤傲、獨行、神秘的印象。不過,真正的「狼」應該是滿鬱悶的,不僅成為壞人、癡漢的代稱,還被追殺到銳減甚至消失。我們對「狼」這個字很熟悉,卻對「狼」這種生物相當陌生。很遺憾的,在認識狼之前,有些狼就已經滅絕了,並且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劇烈的變化。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要告訴讀者,關鍵種有多麼的關鍵。我曾經在宮崎的御池野鳥之森賞鳥,很訝異鳥類密度如此的低,遠不及臺灣的中海拔森林。我在找鳥時撞見幾隻梅花鹿,森林的下層也相當乾淨,不像在臺灣常常得披荊斬棘。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狼滅絕之後,梅花鹿放肆濫食,改變森林結構,進而使鳥類密度降低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審慎的研究,但是,要透過活動能力強的哺乳類來回答可不容易。在節肢動物和潮間帶生物中,已經有許多研究論文發現類似的現象。生態學家將兩個放有同樣數量蝗蟲的稻田用細網圍起來,讓其他生物無法進入。其中一塊稻田放了一些蜘蛛,另一塊則完全沒有蜘蛛。一段時日之後,沒有蜘蛛的稻田,稻子被蝗蟲吃得非常嚴重;有蜘蛛的稻田,則是輕微許多。同樣的現象,也在潮間帶發生,沒有螃蟹的樣區裡,海藻被玉黍螺吃得慘兮兮。這些研究結果說明了,還不用等掠食者真的把獵物吃掉,光是掠食者隨時出現的緊繃狀態,就讓草食動物寢食難安、食不下嚥,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否則,不小心就會變成掠食者明天的排泄物和體脂肪。

生物之間的影響,往往間接、緩慢而細微,不容易立即感受。因此,當事態嚴重時,往往為時已晚。無論是棲地的流失,還是物種的滅絕,都是難以挽回的永久消失。《狼與森林的教科書》的主角是狼,臺灣雖然不曾有狼棲息,但是生態系統都需要關鍵種,來穩固複雜的相互制衡關係。臺灣曾經失去過的雲豹,以及還存在的黑熊和石虎,牠們都是生態系統中無可取代的關鍵種,但無奈的是,卻也都是岌岌可危的關鍵種。

在理解大自然之前,最理想的策略就是盡力維持自然的原貌。我們無法預料,水面的漣漪是否會在地球另一端引發海嘯;蝴蝶揮動翅膀是否會在遙遠的國度掀起颶風。任何生命的消失,就是不可逆的永遠消失,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挽回。所有的生命正共乘在一架名為「地球」的飛機上,我不知道鬆掉多少螺絲釘時,整架飛機會墜毀,更何況是「狼」這樣「關鍵」且「無可取代」的零件呢?

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人類的能力有限,認知也有限。雖然踏上月球、泅潛深海,但是每個生命都得面對死亡,每個物種都有終點。人類是以智慧為學名的物種,不應該親手逼自己滅亡,而是認清自己在生命世界的定位,與芸芸眾生共存於地球充滿生命力的懷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