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新書】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挽救崩毀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我也是才剛剛看到封面的,然後心裡就瞬間吶喊「喔天啊!這文字風格實在是太江田島平八了!!!」

這是我第四本全書審定的科普書,雖然台灣沒有狼,但我希望透過這本書,除了認識狼這種我們都知道但是一點也不熟悉的生物之外,也瞭解到「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關鍵腳色。我曾經寫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保護石虎」,也是強調石虎在生態系中的關鍵地位。各位讀者們如果能透過這本書,瞭解生物之間的「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的效應、關鍵物種的重要性,以及在保育上的優先性,那麼,這本書的出版就非常值得了。

前前後後我一共讀了四次,如果有任何問題又不知道怎麼聯絡編輯,歡迎跟我反應喔。
thrush1250@gmail.com

--------------------------------------

你是無可取代,但是你卻死掉了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這是一本緬懷過去、悔不當初,希望人們鑑往知來,不要重蹈覆轍的教科書。

滅絕和死亡一樣家常便飯,曾經在地球出現的生物,幾乎都滅絕了,現在還活著的,也遲早會滅絕。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時,常常被問道:「某些生物滅絕了,好像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啊?既然遲早會滅絕,那也沒什麼關係吧?」哎呀,總不能因為我們遲早會死去,就不在乎身體的健康吧。

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依賴其他生物才能生存,使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產生了互依互存的複雜關係。光是把生物「誰吃誰」的關係串聯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複雜程度就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生態學家也耗費許多心力瞭解這張網。

生物在食物網中互相影響的概念,國中生物課本就教過了,就是那些蛇類減少,青蛙和老鼠會增加的無趣選擇題。這個效應稱為「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某個營養階層生物的數量改變,連帶影響牠的獵物或天敵的數量。從較高階的消費者引起的影響,稱為由上而下(top-down effect)的作用;從較初階的消費者或生產者起頭的影響,稱為由下而上(bottom-up effect)的作用。

生態學家發現,有些生物特別重要,些許變動就會大幅牽動整個食物網,甚至會讓整張網瓦解,牠們稱為「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位在食物鏈後端、帶著尖牙利爪的猛獸和猛禽等高級消費者,常常是關鍵種,「狼」當然也不例外。我有一些朋友自許為「狼」,可能是狼孤傲、獨行、神秘的印象。不過,真正的「狼」應該是滿鬱悶的,不僅成為壞人、癡漢的代稱,還被追殺到銳減甚至消失。我們對「狼」這個字很熟悉,卻對「狼」這種生物相當陌生。很遺憾的,在認識狼之前,有些狼就已經滅絕了,並且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劇烈的變化。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要告訴讀者,關鍵種有多麼的關鍵。我曾經在宮崎的御池野鳥之森賞鳥,很訝異鳥類密度如此的低,遠不及臺灣的中海拔森林。我在找鳥時撞見幾隻梅花鹿,森林的下層也相當乾淨,不像在臺灣常常得披荊斬棘。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狼滅絕之後,梅花鹿放肆濫食,改變森林結構,進而使鳥類密度降低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審慎的研究,但是,要透過活動能力強的哺乳類來回答可不容易。在節肢動物和潮間帶生物中,已經有許多研究論文發現類似的現象。生態學家將兩個放有同樣數量蝗蟲的稻田用細網圍起來,讓其他生物無法進入。其中一塊稻田放了一些蜘蛛,另一塊則完全沒有蜘蛛。一段時日之後,沒有蜘蛛的稻田,稻子被蝗蟲吃得非常嚴重;有蜘蛛的稻田,則是輕微許多。同樣的現象,也在潮間帶發生,沒有螃蟹的樣區裡,海藻被玉黍螺吃得慘兮兮。這些研究結果說明了,還不用等掠食者真的把獵物吃掉,光是掠食者隨時出現的緊繃狀態,就讓草食動物寢食難安、食不下嚥,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否則,不小心就會變成掠食者明天的排泄物和體脂肪。

生物之間的影響,往往間接、緩慢而細微,不容易立即感受。因此,當事態嚴重時,往往為時已晚。無論是棲地的流失,還是物種的滅絕,都是難以挽回的永久消失。《狼與森林的教科書》的主角是狼,臺灣雖然不曾有狼棲息,但是生態系統都需要關鍵種,來穩固複雜的相互制衡關係。臺灣曾經失去過的雲豹,以及還存在的黑熊和石虎,牠們都是生態系統中無可取代的關鍵種,但無奈的是,卻也都是岌岌可危的關鍵種。

在理解大自然之前,最理想的策略就是盡力維持自然的原貌。我們無法預料,水面的漣漪是否會在地球另一端引發海嘯;蝴蝶揮動翅膀是否會在遙遠的國度掀起颶風。任何生命的消失,就是不可逆的永遠消失,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挽回。所有的生命正共乘在一架名為「地球」的飛機上,我不知道鬆掉多少螺絲釘時,整架飛機會墜毀,更何況是「狼」這樣「關鍵」且「無可取代」的零件呢?

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人類的能力有限,認知也有限。雖然踏上月球、泅潛深海,但是每個生命都得面對死亡,每個物種都有終點。人類是以智慧為學名的物種,不應該親手逼自己滅亡,而是認清自己在生命世界的定位,與芸芸眾生共存於地球充滿生命力的懷抱。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茄萣濕地的鳥類狀況


這張圖是2014年到2016年的三個冬天,茄萣濕地的鳥種數和鳥類數量從的變化圖。資料來自於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主辦的公民科學活動「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自2014年開始,由民間團體發起、由全國各地熱衷賞鳥的江湖好漢舊雨新知厝邊頭尾樓頂樓咖執行的「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宗旨是每年在台灣重要的候鳥度冬地,長期監測這些來臺灣過冬候鳥的狀況,不過所有觀察到的鳥都會記錄下來。

每年在元旦前後的兩個周末 (為期23天),樣區負責人會內選一天在一個半徑三公里的樣區圓內執行鳥類調查,每年以同樣的調查方法,並走固定的路線。也就是說,這是在十二月底到一月初之間,候鳥都抵達得差不多的時候,所執行的冬季鳥類調查。因為由公民所得的資料應讓全民共享,所有的資料都公開在環境保護署的開放資料庫

細節可以參考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2015年度報告

茄萣濕地一直是度冬鳥類的重要熱點,當然不會漏掉。而且三年來的觀察,無論在鳥種數和鳥類數量都持續的成長。而且這是在一天之內記錄到的量喔,一天在樣區內觀察到78種、一萬七千多隻小鳥。

臺灣屬於東亞澳鳥類遷徙線(East-Asia Australasia Flyway)的重要中繼站,但是,近年來,東亞澳鳥類遷徙線的鳥類數量已經嚴重下降。復旦大學的馬志軍教授認為跟濕地嚴重且快速流失有關,中國絕大多數沿海已經成為人工化的海岸,長度比萬里長城還要長,稱為「新長城」,這個研究經過全球豪棒棒期刊賽先生的認證。遷徙線上的國家常常在國際研討會一起討論可行的對策,並以長期監測注意候鳥的狀況。

在國際上積極保育候鳥和生物多樣性的氛圍下,任何掠奪濕地的政策與手段,無疑都是對岌岌可危的候鳥造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雪中抽炭、北風北連五拉五槓上開花的影響 (本串文字改編自吳建龍先生,我哪知道他哪一年想到的,交代一下才不會人二),成為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幫兇。

一只無償授權可以羞辱多少人

前一陣子,某出版社打算收錄一則我刊登在泛科學的文章「餵食野生動物錯了嗎?」在一本即將出版的書中。一直到這本書對了最後一次校稿,準備送印刷廠之前,我才知道這件事情,而且還是其他出版業的朋友跟我說的。過了兩三周後,我才收到該出版社的通知,裡面包含已經排版好的稿子、填寫作者資料、一只授權書,標題被改成「為什麼不要餵食野生動物」。

很遺憾的,那只授權書是「無償授權」。也就是說,我簽了名以後,該出版社就可以無限次數的在任何出版品或網路上刊登我的文章全文或節錄。對於這種早已全文開放在網路上的文章,說實在沒什麼差,早就給大家看光光了。但是,無償授權的另一個意義是,對方可以自由拿這篇文章獲利,這樣就非同小可了。

那篇餵食文的寫作動機是這樣的。有一位鳥友嘗試用科學論述,說明用餌料引誘鳥類攝影對鳥和環境都不好,希望大家不要這麼做。可惜他的論述的不是很充分,於是一位國小老師就來找我幫忙,我就幫他寫一篇,接著文章就出來了。

餵食文刊登以後,引起一些反應,正面的就不提了。為此,我被那些誘攝人士寫黑函、在野外被叫罵、還有人揚言要寄存證信函告我 (啊是要告什麼?)。雖然不堪其擾,不過這些拍咪啊般的行為看看也就算了。比起這些,長年下來推廣真正對環境友善的攝影活動的賞鳥和鳥類攝影前輩,維繫他們的努力成果還比較值得,而且在香港和東南亞也有賞鳥團體響應。

餵食文的背後有這麼多來龍去脈,而不是只有那一千多字而已,之所以選擇公開全文,也是希望能夠多發揮文章的價值。文章裡面不只是有我的文字,還有許多鳥友熱心提供的照片。
因此,這只「無償授權」對這群人的努力無疑是一份莫大的羞辱。在此之前,沒有人因為這篇文章而獲得任何私利。

這家出版社莫名其妙突然咚咚咚咚跑出來,說文章已經編好了,把文件簽一簽我們要印了,請跟我們共襄盛舉科普的真諦。挖靠真的是開什麼玩笑,好歹在挑文章的時候就該跟我知會一聲吧,都要印了才在先上車後補票。而且我們在推廣生態友善攝影的時候,你們出版社人到哪裡去了?現在看到文章有賺頭,就跑來說要共襄盛舉,誰要跟你共襄盛舉。

在我不簽名的狀況下,被當成是死要錢,之後又跑來跟我說會有版稅。版你的頭,請把文章從書中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