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政府的保育效能是水鳥保育的重要關鍵(Amano et al 2017 Nature)

(Amano et al 2017 Nature)
2018第一件事,來介紹這篇喜憂參半的文章
在這個生物多樣性快速流失的年代,瞭解全球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原因,是近年世界各地投注保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然而,要有遍及全球的資料實在不容易。研究團隊使用了國際水鳥普查(International Waterbird Census, IWC)和聖誕節鳥類調查(Christmas Bird Count, CBC)的從1990年到2013年資料,包括461種水鳥及25,769遍及全球的調查點。
研究結果發現,以全球尺度而言,政府在保育政策上的努力程度,對水鳥族群量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在保育成效較差的地區,例如西亞、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水鳥的族群呈現下降趨勢。然而,在濕地保護區較為完善的地區,水鳥的族群呈現增加的趨勢。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幾件事情:
1. 這篇文章的亮點:在全球的尺度(一定要強調尺度),各國政府在保育上的努力,是最根本的原因。你可能會想問,咦?之前不是有說過東亞水鳥的族群下降是泥沿海灘地流失造成的(Studds et al. 2017)? 中國人工沿海的長度已經超過萬里長城(Choi et al. 2017; )? 也有分析全世界物種紅皮書,發現過度獵捕和農業擴張分別是物種受脅的兩大主要原因(Maxwell et al. 2016) ? 對,但是再仔細探討,能夠減緩濕地流失、取締過度/非法獵捕、管理農業擴張的,也就是各國政府的施政了。能夠直接透過政府的公權力來管理這些造成自然資流失的因素,是最有效且直接的做法。這樣的結果,對保護區系統設立良好的國家而言,是不錯的強心劑,在保護區設置的努力確實有功效。
(Maxwell et al 2016)
2. 當然,令人感到憂心的是,政府的保育成效不彰,有時候也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一直難以解決的貧窮問題。【貧窮】是保育工作的頭號大敵,也是最棘手的敵人,全世界都在面對這個考驗。沒辦法,你很難跟肚子餓的人談保育。當然,這件事情在全球的保育工作上也不是毫無轉機。前年(2016),我在墨西哥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大會時,前三天真是血淋淋的目睹大家爭取聯合國資源的現實。表現比較好的國家,例如瑞士和南非,都很容易的憑著過往的保育成績,取得聯合國的支持。也有像哥斯大黎加,直接開口說要一千億美金,才有辦法做到(然後中國代表就大撒幣說缺錢來跟我們要,下一秒被主席中斷發言)。自從生物多樣性公約從1992年以來,第三大目標【公平合理分享惠益】已經逐漸可見成效,貧窮的國家已經團結起來,以自己的保育成效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平起平坐的跟歐盟或其他已開發國家談判,把他們逼得不要不要的。表現最好的是以南非為首的非洲南方聯盟,他們一起執行的監測項目有三十幾個,在會議上發言和附議的聲勢可說是胸有成竹地排山倒海而來,貧窮國家不再成為國際會議上的弱勢。
(CBD COP13主席台 林大利攝)
3. 更重要的事情是,能做到這樣的研究成果,完全仰賴廣布世界各地的生物分布資料。目前能夠有效蒐集這種資料的方法,主要以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為主流,才能夠在有效率地執行長期且大範圍的監測。雖然公民科學資料存在著變異與偏差,但是這些問題已經逐漸獲得改善,也找到校正的方法,更能將不同公民科學的資料相互結合,成為各位所看到的成果。因此,對每一個人來說,最簡單、最有效的保育貢獻,就是參與公民科學計畫,將蒐集的資料開放給全世界。沒有公民科學,就沒有這一篇文章。
(Amano et al 2017)
臺灣的公民科學請進【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4. 各位可以在圖中看到臺灣也有點位,這是由臺灣各地鳥會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資料庫提供給IWC的資料。2013年以後,這些資料的供應會由【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Taiwan New Year Bird Count, NYBC Taiwan)】的資料接手(臺灣的聯絡人就是我),和我聯繫的主要是第五作者Taej和第六作者Tom,目前我們已經提供2014年和2017年的資料,只是正巧不在這篇文章的分析年代範圍內。中華鳥會分別從2013年和2015年起推動的eBird Taiwan和NYBC Taiwan,都會持續地蒐集臺灣鳥類的時空分布資料,並且開放給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來我們一直推動公民科學的原因。
eBird TaiwanNYBC Taiwan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團隊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