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



「是男生?還是女生?」是我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時常被問的問題。雖然在人類社會中,這樣的問題看似稀鬆平常。這樣的思考,卻暗示了兩個預先假設,第一是性別只有「男性」與「女性」兩種類別;第二是,這兩個性別各自有外觀和行為上的刻板印象。雖然,在人類以染色體異型合子(XX、XY)決定性別的系統中,確實只有這兩種生理性別。但是,如果只以生理性別作為判斷個人特質的依據,卻大大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導致你在婦嬰用品店和童裝童鞋區,時常看到清一色的「淺藍」和「粉紅」兩種色系。

事實上,在人類社會,跳脫性別的二元觀,性別少說也有五十幾種。但是,有許多人自己的個人喜好與個性,卻被生理性別的刻板印象緊緊地束縛,甚至被視為異類,招來的惡意的議論、訕笑與歧視,日常生活與生涯規劃都受到嚴重的傷害。這樣多數欺壓少數的行為,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個老是拿愛、自由、平等來自誇的社會。

在討論性別議題的時候,常常會討論到人類以外的生物。許多反同人士以為自然萬物都是二元性別,以此指稱多元性別的不正常。這樣的指稱,其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井底之蛙以管窺天的展現。在大自然裡,性別不僅多元,還能轉換性別、男扮女裝(擬雌性)和女扮男裝(擬雄性)都有,也有各式各樣的家庭組成與配對系統。

生物決定性別的機制,有很高的多樣性,包括溫度(某些龜類和鱷魚)、染色體套數(螞蟻和蜜蜂)、異型合子(哺乳類和鳥類)、群體中是否具有不同性別的個體等機制來決定性別。有些生物的性別不會一下就拍板定案,而是能在成長過程中轉變,稱為「性轉換」,包括某些雞、石斑魚和小丑魚等。具有性轉換現象的生物,就超過六千種。同屬雌性的雄性的「雌雄同體」生物,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包括蚯蚓和蝸牛,以及許多種類的植物。在配對系統中,一夫多妻(環頸雉和孟加拉虎)、一妻多夫(彩鷸和蜜蜂)、多夫多妻(某些山椒魚)、不連續的一夫多妻(鴛鴦)、一對以上的成體合作生殖(冠羽畫眉)的方式來繁衍和照顧後代的現象,並不是稀少罕見。

這些現象,在生物學中都是龐大的研究題材,許多傑出的生物學家一輩子全力投注在這些研究之中。然而,在劇本家與生物學家的聯手合作之下,《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這本書裡,透過一隻蝸牛拜訪不同生物家庭的故事,來介紹生物的多元性別世界。他們要告訴讀者,在自然世界中,性別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元,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不應該因為具備某些特質的族群是少數,就認為他們比較不自然。

在人類探索繽紛多樣的自然世界時,我們總能發現適用於多數生物的法則。大自然雖然有法則,但是沒有鐵律,生物學家又常常發現例外,這是自然令我們讚嘆的多元性。In varietate concordia 在拉丁文的意思是「同中存異」,在多元的自然與社會中,每個成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些獨特性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世界。《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要告訴你,有些人以為的異常,只不過是那些生物的日常,這一切都非常的正常。